消失手机品牌陆续回归 纷纷争夺高端市场份额

近几年备受“冷落”的入门级手机市场又热闹起来了。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从去年开始,诸多消失的老牌厂商与小厂商重出江湖,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入门级手机作为切入点,例如酷派、魅蓝、乐视、联想乐檬等。究其原因,各品牌的出发点或许各有不同,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入门级手机市场一直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老品牌本身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再加上这个价位的受众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一向偏低,因此新老品牌都有一争高下的可能。

陆续归来

此前,或是因为销量不佳,或是因为战略调整,又或是因为资金危机,一些手机品牌逐渐消失在公众视线中,比如酷派、乐视、联想乐檬、魅蓝、锤子等。而在这段时间里,手机市场基本告别了价格战,纷纷争夺高端市场份额。

然而,过去一年多来,一些品牌陆续回归,并带来了各自的新品,其中,最早有所动作的是联想的乐檬品牌,该品牌回归后带来的第一系列产品是乐檬K12和乐檬K12 Pro,售价分别为799元、999元。根据官方公布的海报,K12系列的第一大看点是持久续航。

乐视则是在去年5月官宣手机业务的回归,并在9月展示了回归后的首发新品S1。这款乐视S1在配置和设计上都很像一款过时的产品,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手机相去甚远,更加侧重于“质量”“实用性”,而不是精细程度和科技感,售价1599元。

同样在去年5月,酷派也发布了回归后的第一款新品COOL 20,定价699元起,去年12月,酷派又发布了回归后的第二款新品COOL 20 Pro,主打“影音娱乐”,定价1799元起,首发到手价1599元。

今年1月,淡出公众视线三年多的魅蓝也带着新品魅蓝10回归手机市场,作为回归市场的第一款产品,魅蓝10定位“基础款新基准”, 699元起售,最高配置售价899元。

境地不同

从价格来看,上述几个品牌的新品价格都在2000元以下,甚至有几款是千元机。在主流品牌纷纷向高端市场转型的当下,为何这些品牌还要从入门级手机市场切入呢?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酷派、魅蓝、乐视、联想乐檬这几家厂商,截至记者发稿,魅蓝、乐视、联想乐檬均未给出回复。

事实上,这几个品牌中,乐檬和魅蓝当年就主打的是年轻化群体产品路线,因此回归后仍然主打入门级市场也算是延续品牌定位。

魅蓝此前曾在微博上指出,“如今,智能机普及使命已达,国产品牌占领高地,但看似丰富多彩的手机市场却仍有遗憾,在高价旗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光鲜亮丽之余,在更广大消费者正在使用却不太被关注的千元机乃至百元机市场中,设计和体验鲜有谈及,也少人呐喊”。

而酷派则考虑到了数字化渠道化下的收益。酷派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通过入门手机这块敲门砖,酷派从2021年6月底开始开拓服务站,截至2021年12月,已在全国建成超过3400家酷派授权服务站。不同于依赖硬件销售利润的其他品牌入门级手机,酷派数字化渠道模式下的服务站站长,除了传统的硬件收益,还可以获得基于区域活跃用户的互联网收益和政策激励收入。

“手机厂商的发展与渠道高度相关,渠道为王的定律依然存在。当前中国市场的手机销售,仍有接近70%的出货量聚焦于线下,其中一半以上的购买力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与此同时,手机大盘正在持续萎缩,单纯依靠硬件销售赚取差价利润,将难以为继,近几年出现了线下门店的‘关店潮’。这对于酷派来说,其实是一个渠道创新变革的机遇。”上述负责人说。

乐视则更像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去年9月,乐视智能生态执行副总裁李晓伟坦言:“乐视手机业务时隔多年后重启,特别是受国内外疫情影响的手机原材料,尤其是芯片供应短缺影响,乐视回归遇到的各种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能回来,比什么都好,也希望市场能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在努力中。”

竞争机会

事实上,我国入门级手机市场一直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这部分受众群体相较于高端手机的受众群体更大。

通信专家马继华认为,入门级手机主要还是针对对手机功能需求较少的人群,比如具备一定使用能力的老人、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以及部分收入相对较低的使用者。“这部分人群主要关注必要功能需求的满足情况,坚固耐用、应用流畅和高性价比很重要。”

“很多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可能就是发发微信、刷刷短视频、接听电话,还有拍照听音乐等,入门级手机完全可以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不需要有多么高精尖的技术加持。”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说。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入门级手机市场仍然被几大主流厂商牢牢占据。比如,苏宁易购平台发布的2022年1月手机消费数据显示,低端机型中iQOO U3、荣耀X30、RedmiK40位列前三。

还有数据显示,2021年11月的手机销售数据中,低于1000元的价位,华为占据2.4%,OPPO占据9.2%,vivo占据2.9%,荣耀占据16.4%,小米占据49.6%,在1000-2000元档位中,华为占据2.5%,OPPO占据30.2%,vivo占据28.8%,荣耀占绝18.6%,小米占据17.4%。

“老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可以节省营销传播费用,也有一些老用户的口碑,但与背靠小米、OPPO和vivo等大厂商的品牌相比,这些老品牌在竞争上还是处在弱势。”马继华说。(石飞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