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要瞄准百姓就医痛点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近14亿人口大国“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一招。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助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更方便人们看病就医,可望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及便民惠民服务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有637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273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有28个省份开展电子健康卡试点,144个地级市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此次卫健委公布的一系列数字,展示了近一年来各地医疗卫生部门落实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政策的成果。其中,公立医院接入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共享,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全国电子健康卡(码)试点则让就医步入“扫码时代”,电子健康卡整合了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卡号码、诊疗卡等信息,让“无卡就医”成为现实。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发展。只有不断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和“堵点”问题,才能让“互联网+医疗健康”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医疗健康”要成为解决“关键小事”的突破口。很多人都有就医时忘记带诊疗卡的经历,重复办理诊疗卡以及去不同的医院办理不同的诊疗卡,这些虽然是“小事”,但也令人不胜其扰。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健康卡,可以打通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医疗和医保等部门间信息不通、医疗机构之间数据不通等堵点,可以让群众通过扫码完成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支付、信息查询等就医流程,可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互联网+医疗健康”也要成为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新突破口。破解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难”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出现“看病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矛盾。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够合理,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较弱。有关部门在加大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合理分流病人的同时,也要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搭建远程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医学影像无障碍传输和诊断,可以推动医疗诊疗信息共享,实现基层医院与优质医疗的资源连接。“互联网+”可以极大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治效率,也将对缓解“看病难”起到重要作用。

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方兴未艾之际,还应当未雨绸缪,加大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力度。个人健康信息属于敏感信息,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互联网参与主体多、涉及领域广,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高,面对这一突出矛盾,有关部门必须规范电子病历数据信息的使用,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及早制定法律法规,在储存、使用和共享医疗健康数据方面做出全面、严格的规定,把对个人健康信息安全的保护提升到更高水平。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近14亿人口大国“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一招。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助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更方便人们看病就医,可望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樊大彧)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