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阳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63.43亿元 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正为衡阳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10月13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年均增长34.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全市生产总值之比)年均增长 24.2%。其中,2020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63.43亿元,比上年增长37.41%,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比上年增长 32.12%,增速位列全省市州一类地区第一。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科技强市和科创之城为目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在科技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主体日益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 92 家增至 415 家,增长3.5倍。各类创新平台由 112 家增长到292家,增长2.6倍。衡钢1500米深水海底管线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衡阳特变电工改写中国变压器的制造历史,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衡阳智造谷获评全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市企业获省研发财政奖补资金累计达 1.25 亿元。2020 年,南岳电控、镭目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核心技术,研发费用总额分别为3780万元、2545万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 5.48%、7.7%。今年,大合新材料公司“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入选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市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项;获省科学技术奖励70项,其中一等奖7项。衡阳高新区获批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衡阳农业示范园获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发展势头强劲,将打造成数字经济先行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创新人才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2020年,我市财政科技投入 11.55 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基础研究投入4.64 亿元,占研发投入比重7.31%,在全省一类地区排名第一;研究人员数2.15万人,占从业人员人数的0.63%,名列全省前列。

创新氛围日趋浓厚。首创“UP”模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2.1万余人。“双创”大赛办出了衡阳影响力,累计682家企业参赛,共推荐 272 家企业参加国赛、省赛,获国家优胜奖 5 项、省一等奖 1 项、省三等奖 1 项、省优胜奖 37 项。创新举办衡阳市企业发展“船山论坛”,成为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成功举办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2018年我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今年科技部评估验收专家组对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激励和拉动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探索、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资本,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提升社会资本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研发投入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等方式强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原始创新和自主攻关的投入,营造“多元化”生态。(许珂)

关键词: 创新 科研 战略 支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