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为“新农具”值得期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部署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会议指出,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使互联网成为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设施。

去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二十国青年,评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受访者纷纷表示,“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新四大发明”也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新四大发明中,有三个与手机息息相关,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手机的重要性。

相对于过去单纯的通信功能,现在手机功能日益齐全,远远不止生活和娱乐,手机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手机带来的永远都是“未知大于已知”,在创新推动下,随着技术发展,新的手机功能还会不断开发,手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凸显和提升。过去提到现代化,汽车是一个标志,而现在和未来,现代化和手机高度依存。

当下讲到手机,更多指向智能手机,很多年轻人甚至把手机等同于智能手机。手机的现代化功能,也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在很多人印象中,智能手机无处不在、不断迭代,但美国皮尤中心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处于世界中游水平。如果这一数据的权威性得到确认,那么“拖后腿”的恐怕主要是老人和农民。

对于农民群体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的问题,目前倾向于是农民自身原因,特别是文化和视野,接受能力和使用习惯原因。但要看到,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化的标志,智能手机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对于发展“三农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拿精准扶贫来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智能手机对“扶志”“扶智”有着重要意义。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也是与现代社会接轨,培养现代意识、提升现代观念的过程。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需要手机助力。

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应该主要包涵三层意思。一是努力推出更多价廉物美的智能手机,让农民买得起智能手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生产大国,在全世界打响了“中国智造”的品牌。二是努力推进提速降费,让农民用得起智能手机。就在日前,三大运营商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正体现了这方面的努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特点,努力开发和推出新的手机应用功能,让农民用得好智能手机。就目前来看,围绕城市人群的手机应用很多,围绕“三农”的手机应用相对较少。在认知特点和功能需求上,农民与市民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地,如果手机应用只有“城市版”没有“农村版”,或者“城市版”活跃“农村版”机械,必然会削弱农民对智能手机的兴趣。即便拥有了手机,也只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不能有效发挥“新农具”作用。开发更多手机应用“农村版”,离不开但不止于市场调节。

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赋予了手机新功能,赋予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新内涵,其前景十分值得期待。在现代化发展中存在一种“甩出效应”,一部分人由于搭不上高速列车,反而被甩在后面、甩得更远。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让农民搭上信息高速列车,已然提出了现实要求,有着无比广阔的前景。(乔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